【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17):著名的几次抗日战斗

2021-04-09 13:42  

著名的几次抗日战斗


一、火烧二套口飞机场

日军为了作好武汉会战准备,在1938年7月23日攻陷小池口后,因九江飞机场被国民党军队撤退时捣毁,不能使用,便来江北二套口修建飞机场。日军不仅利用二套口飞机场为武汉会战补给,还经常对黄梅及周边地区进行轰炸,制造了一起又一起惨案。

中共黄梅临时县委积极寻找战机拔掉这棵钉子。10 月下旬,由于日军攻克了武汉三镇,盘踞在二套口的日航空兵团主力已随第十二军前移,二套口机场起降飞机相对减少,其防御也相对减弱,攻打时机已经成熟。11月中旬,中共黄梅临时县委决定利用这个时机,袭击二套口飞机场。这一重任光荣地落在刚刚组建起来的黄梅县少年抗日先锋队身上。

队长蒋永孚接到县委的指示后,迅速派出侦察员对机场及附近地区进行了近 10 天的详细侦察,绘制了比较完整的机场地形图,全面掌握了机场内外守备、军事设施、飞机起降规律等情况。根据侦察结果,桂林栖、邹一清、蒋永孚等慎重地研究和周密部署了行动方案。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考虑到少年抗日先锋队刚刚建立,战士们又都没有实战经验,因此确定这次行动袭击的重点目标,以油库爆炸造成燃料外泄引起大火来炸毁飞机,使机场陷入瘫痪,收到一举两得效果。

15日下午3点,蒋永孚带领他挑选出来的15名战士开始行动,桂林栖亲自为他们送行。16日晚上4点,蒋永孚和战士们神不知鬼不觉迂回到了距机场东边约2公里的地方,隐蔽在江边的芦苇荡里。

当天夜晚,战士们悄悄靠近机场。是夜,星月无光,漆黑一团,他们顺利到达机场南边的预定地点,留下6人在外围作掩护,分别封锁、阻击可能从小池等地赶来援助之敌。其余战士跟着蒋永孚剪断铁刺电网,爬进机场。他们避开了日军的火力监视区,干掉了哨兵进入库区。油库里存放着大量桶装汽油,他们拖出了5桶,分别洒在油库周围和不远处的两架飞机的首尾。蒋永孚命令战士们迅速撤出机场,自己留下点火。汽油一着火,顿时火光冲天,瞬间机场已成一片火海。日军摸不清来者的虚实,不敢冲出工事应战,只是龟缩在据点工事里,毫无目标乱射。面对熊熊烈火,日军望火兴叹,束手无策。此时,蒋永孚带领15名战士撤出机场。大火烧到第二天才熄灭。

由于机场的重要设施油库被毁,日军只得放弃对机场的继续修建和使用。少年抗日先锋队火焚日军机场,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全县抗日军民的士气。

二、奇袭白湖渡

日军攻陷黄梅不久,便派了一个分队驻守白湖渡,并在桥北半里的箭楼处,建立第一道岗哨。桥南桥北的小街,住着日军的小分队,桥北街口还驻了一个班的皇协军。白湖渡是黄梅上下乡分界线,一条连接太白湖和龙源湖的大港从西向东将黄梅上下乡切开,敌人扼住这个咽喉要地,给来往群众和湖区革命活动,造成极大的威胁。拔除这个钉子,是黄梅县独立四营军事行动中的一个预定计划。

1941年8月,独立四营下达了袭击白湖渡计划。这个任务交给第一连连长洪忠。接到任务后,洪忠带 30多名战士找到当时在湖区开辟游击战的负责人蔡琼,向蔡琼传达袭击计划。当时洪忠只带一支长枪、一支短枪、十几把刺刀以及从后山铺沿途凑集的一些杀猪刀,要求蔡琼帮忙再搞些杀猪刀。蔡琼便叫人把胡六桥一带屠户的杀猪刀全部借来,共配齐了19把,这样人手一把。接着大家又共同研究了袭击路线。

夜11点左右,队伍绕过日军第一道岗哨,顺利进入桥北街口潜伏下来。当时,伪军里有一个新四军的内线,叫钱麻子。洪忠向伪军哨口轻轻击了一掌,不一会儿,只听那边回应了三掌。洪忠把手一挥,队伍迅速跟上。钱立即转身把队伍引到日军住房,里面20个日军正在大睡。战士以异常敏捷的速度,几乎是同时扑向日军,有的砍喉,有的刺胸,有个日军刚要坐起来,被战士陈大个子用屠刀砍入头颅,送其上了西天。不到10分钟,20多个日军全部毙命。洪忠又分派一部人去解决桥南的日军,命令一部分人搜集枪支,他自己带一部分人解决伪军班。驻在桥南的日军只有5个人,房里点着灯,4个日军在打牌,一个在旁边看,战士们一拥而入,两个按一个。那个看牌的日军突然往桌子上一跳,随即抽出手枪来,战士桂志华手疾眼快,敏捷地把那个日军的双脚一拖,使他立即仰面朝天,手枪连发几枪都打在屋顶上。战士蔡正廷急忙抢上前去,向那日军当胸一刀,这样5个日军同时上了西天。此时桥北箭楼岗哨里的日军,一听枪响,立即鸣枪接应。洪忠命令战士向岗哨日军回击,压住日军火力,接着命令队伍迅速向西转移。当突击队在上游涉水渡河进人安全地带时,驻扎孔垄的日军摩托队已赶到桥南的堤上,向桥北开火,桥北碉堡上的日军向南还击,上演了一场狗咬狗的闹剧。

这场战斗不到一个小时,击毙了日军25 人,俘虏了伪军一个班、缴获机枪2挺、步枪 60 多支、子弹10 多箱,成功拔除了敌人设在咽喉通道上的卡子。

三、小溪山大捷

1941年10月,驻黄梅孔垄的日军1个中队向垅坪山国民党县政府驻地陈胜驿进攻,日寇一把火烧了县政府大礼堂。

正在这时,新四军五师十四旅四十二团主力和黄梅独立第三支队从土桥沿横山大路西进。队伍行至张家湾,接到前面侦察的情报,说孔垄有一股日军约五十来人,带着约数十名民夫挑箩担筐向苦竹口方向进发。新四军五师十四旅政委张体学、四十二团团长熊桐柏和黄梅独立第三支队支队长邹一清及时在路边茶亭里研究,判断这股日军是增援龙坪之敌。熊桐柏当即决定:“一定要在小溪山消灭这股敌人”,并就地动员营连干部,一场围歼日军的战斗,在小溪山前展开。

下午1时左右,日本军打着“膏药”旗,大摇大摆从油铺街向鄢家贩这边过来。走过了小溪河,进入埋伏圈。只听信号枪一响,埋伏四周的密集火力,同时向日军猛烈扫射,后面被抓的民夫,一听枪响,四散逃跑。顷刻之间,敌人已被杀伤过半。日军迅速寻找掩体,进行抵抗。新四军战士则从河沟两头匍匐前进,以密集的火力压向敌人,最后和日军展开白刃肉搏战,直到全歼日军。经过不到两小时的激战,日军一个小分队被击毙48人,俘虏1人,仅1名日军混在民夫队伍里逃跑了。新四军共缴获步枪40多支,机枪2挺,小钢炮1门,子弹多箱。这场伏击战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和极大的震动,这是日军侵略黄梅以来败得最惨的一次,在新四军五师战史上留下了光荣的一页。

这次战斗,我方也付出了极大代价,团长熊桐柏在战斗中身中七枪,负重伤,英勇牺牲。全体战士将他安葬在古角塔畈陈望山。熊桐柏牺牲时年仅26岁。新中国成立后,地方政府在柳林修建桐柏水库和桐柏水电站,以永远纪念这位抗日英雄。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7/202112/42620ef1ff79a4c610971ffd57f74b4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