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渐行渐近。从今天起《黄梅新闻》栏目和黄梅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将同步推出系列报道《回眸“十三五”奋进新黄梅》,聚焦“十三五”期间,全县上下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生态宜居、人民幸福的美好新黄梅征程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敬请关注。今天推出第一篇: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梅城焕新彩。“十三五”期间,我县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品味,持续推进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五年来,在黄梅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路宽了、城绿了、景美了、人乐了……黄梅,正焕发出新的风采。
五年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让黄梅这座小城,面临着难言之痛。城市道路的不完善,让一些路段,极易卡、堵。出行难,一直是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县委、县政府广泛听取意见,科学规划,2016年底对嘉隆路延伸段、大众路等城市堵点开始实施扩卡治堵工程。随着工程的顺利完工,现如今,这些堵点,安全顺畅,百姓纷纷叫好。

【同期声】黄梅镇沙岭社区居民 瞿流芳:
这条路是嘉隆路的延伸段,过去像二幼儿园的学生上学经常堵车,下雨路非常滑。这条路现在加宽了,而且还刷黑了,现在不论是天晴还是下雨都是好路,幼儿园学生上学也是非常方便,我们沙岭社区居民都觉得党委政府这件事做得非常好。

十三五”以来,我县一直致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努力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生活便利、出行便捷的良好环境,累计投入5.6亿元,对站前大道、东二路、竹林路、嘉隆路延伸段、爱民路等 39条道路进行了改造建设,实现人车分流,完善了城市路网,打通了部分城市断头路,基本建成了内外畅通的城市路网体系。

【同期声】黄梅镇茨林社区居民 刘雄:
前两年站前大道没改造之前中间因为有个花坛影响了周边老百姓出入安全,周边就因为摩托车在花坛中间穿插,发生了很多起交通事故。自从政府前两年投入很大资金 把这条路改造升级修好之后,周边的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另外老百姓出入安全系数得到了提高,这件事老百姓确实比较拥护。

为建设“宜居之城”,续写“公园城市”建设新篇章,“十三五”期间,我县继续新增城市绿地51万平方米,新建了80个小游园。2018年6月,我县投资3630万元,开始建设7.1万平方米的东禅公园,2019年国庆,这座大型综合型公园顺利建成开园。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让市民感受到了城市绿色发展的福利。

【同期声】黄梅镇东禅社区居民 陈永发:
东禅公园建设好了以后周围老百姓都到这里散步、跳舞、唱歌,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欢乐。

有绿皆图画,无水不文章。这几年,我县还在城区河道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上下了大力气。12月1日,记者在月桥河月桥河光明巷段看到,经过治理,河水变清了,岸变绿了。

【同期声】黄梅镇沙岭社区居民 吴志龙:
这条河原来是臭气熏天,居民反映也比较大。通过去年整治,河水已经清了,居民也比较满意 。

迄今为止,我县共投入资金近9300余万元,已完成老县河2680米与月桥河下游600米综合整治,王桥河下游1200米污水管网铺设、董家河1770米河道整治、十里河1500米河道整治及污水收集管网铺设、魏凉河5500米污水管网铺设与生态护坡等工程。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和排放标准,2018年我县对县城区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提标改造。

【同期声】县污水处理厂 厂长 吴俊:
十三五期间黄梅县委县政府加大了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完成了黄梅县污水处理厂提标升级工程,处理水质由一级B标提升为一级A标准,提标项目完成后政府立即启动了中水回用工程。管网工程正在建设中,该工程完工后可改变城区道路冲洗、园林绿化灌溉、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使用自来水的状态,间接提升了自来水的供水能力,降低了工业用水企业用水成本 。

一条条通畅的街道,在不断拓宽和延伸中拉大着城市框架;一幢幢拔节而上的高楼,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气息;一个个韵味十足的广场,彰显着城市的无限魅力;一座座绿树成荫的公园,感受幸福生活的舒畅……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给老百姓的生活品质带来实实在在的提升。展望“十四五”蓝图,我们的城市建设将稳步前行!

【同期声】县住建局 局长 陈维 :
“十四五”时期县住建局将统筹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智慧民生、健全住房保障体系、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