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县革命老区发展史】(18):党领导全县人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2021-04-10 13:41  

党领导全县人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抢夺胜利果实,国民党县政府从山里搬回县城,将县自卫大队进行扩充整编,配合国民党正规军,占据了全县各处的战略要地。同时在全县从上至下整顿和健全保甲制度,建立各种特务机构,实行严酷的反动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黄梅人民,为保卫抗日战争胜利果实,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5年8月,在中共鄂皖边中心县委的领导下,将原中共黄宿边工委改建为中共黄宿边县委,书记赵家驹;继续保留了中共黄广边工委,书记周元瑞、副书记蔡琼、干淑斌。恢复了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梅县抗日民主政府,改称为黄梅县民主政府,县长邹一清。还设立了黄广边军政联合办事处,并建立了黄宿边和黄广边两个军事指挥部。这些党政军机构,组织和领导黄梅人民,发展游击区,扩充革命武装,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制止内战而斗争。

日寇投降后敌顽之间的矛盾消失了。伪军跟国民党军队勾结在一起专门对付新四军。在这种形势下黄梅党组织领导革命军民寸土必争,积极扩大游击区。县、区武装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在工作上,采取公开和秘密相结合、政治和军事相结合、行政命令和群众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县指挥部的武装有时从山区伸展到湖区去活动,主要是打击顽固分子,筹粮筹款。各区的小武装,基本上坚持本地区活动,上下配合,互相呼应,坚持开展游击战。
首先是加强党的建设,巩固和扩大游击区。黄宿边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党组织的基础一向较好,从山区、平原到湖区都有党的组织,各区建党委,各乡建支部,还有的乡设总支部。扩充部队也是当时的主要任务之一。县指挥部的武装每到一处活动,从不放过扩军的机会。到1945年9月,全县的革命武装发展到300多人。筹粮筹款,解决部队和工作人员的供给问题,是当时经常性的一项繁重任务。游击区的党政组织发动群众,运用各种办法筹集钱粮。一是通过打伏击,拦截国民党的物资,结果缴获了不少国民党的粮食、食盐、布匹、现金和其他物品;二是通过设税卡收税来增加财政收人。那时的税卡灵活设置,一般是随着武装走,武装到哪里,税卡就设到哪里。有时在环境好的地方多设几天,环境不好的就少设几天。还有一个办法是找有钱人收田赋税,当革命武装深人到国民党占领区活动时,把保甲长或头面绅士叫到山区来,动员他们那个地方交一定的田赋税,限期让他们回到当地筹钱, 送到指定地点。这些财政收入作为机动款子保存,到紧急时支用。
9月,为加强中原地区党的领导,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了鄂豫皖中央局。鄂豫院中央局决定将将抗日战争时期的鄂东、鄂南地区划为鄂东解放区,建立中共鄂东区委和鄂东军区,鄂皖边地区划中共鄂东区委领导。
10月,国共两党重庆谈判后,按照上级指示,党组织和地方部队奉命撤出鄂皖边地区,黄梅县的党组织和地方武装随之撒出本县,只在黄广边留下少数干部坚持斗争,党的基层组织活动转入地下。
1946年春,国民党黄梅县政府充当内战的急先锋。为了加固反动统治,拼命扩充反革命武装,加紧整编和训练县自卫队一个大队,辖4个中队,共400多人。同时建立各乡镇自卫队,每个乡镇公所建立一个警备队,每个警备队20—30人。国民党军队在上半个县沿横山大路的大河、苦竹、土桥、停前等地,在下半县沿江一带的胡世柏、新开、小池、段窑等地,都建立了重要军事据点。在全县建立基层反动政权,将全县重新划分为12个乡。乡镇以下设立保和甲,整顿保甲制度,实行反动的“保甲连坐法”。就是在一个保或一个甲内,有人与共产党、新四军有联系,或知道这种情况不报的,就要给予“连坐”处分,轻的要罚款,重的要坐牢甚至杀头。
夏,中共鄂皖地委派原黄宿边、黄广边的党政军干部回到黄广地区。7月,恢复建立了中共黄广工委,书记邹一清。8月,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后,鄂东独立第二旅转战到蕲黄广地区,恢复建立了中共黄宿工委,书记余士钧。
10月初,国民党军队采取更加残酷的手段,对中原军区鄂东独立第二旅和游击队展开了第二次“围剿”,在政治上强化保甲制度,在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妄图把独二旅和游击队困死、饿死、冻死在深山荒野。面对残酷复杂的恶劣环境,独二旅指战员和游击队员们毫不气馁,在大别山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白天隐蔽,晚上活动,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10月上旬,独二旅根据党中央指示,决定部队向西行动,将各支队集中整编为独二旅第四团,下辖5个连,共400余人。在西线活动了半个月,因西线敌情严重,独二旅新四团决定返回鄂东蕲黄广地区,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10 月底,张体学率领队伍又回到广济十八堡,与易鹏等人会合。独二旅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坚持大别山游击战争,反复与国民党反动派周旋,拖住了国民党5万多兵力,自己也受到很大损失。到11月上旬,独二旅加上原新四军二、七师留下的部队和游击队,以及一批地方干部,总共还有约1000人。这支经过严峻考验的骨干力量,只得化整为零,二三十人一股,分布在大别山区各地坚持斗争,全部便衣化。
12月,张体学、赵辛初在黄广工委邹一清等人的护送下,去南京中共办事处汇报工作。他们在离开黄梅之前,在蔡家塆召开一次重要党建会议,有张体学、赵辛初、易鹏、邹一清、余士钧等人参加,会议决定建立中共蕲黄广中心县委,书记易鹏,下辖黄梅、广济等5个工委,中共黄广工委改建为中共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副书记蔡琼,军事部长马启春。黄梅工委下辖两个区级党组织,一个是黄广边区委,书记蒋峰;另一个是蔡山中心乡党委,书记梅彭记。
从1946年冬到1947春,在中共黄梅工委的领导下,黄梅人民秘密恢复党的基层组织,积极开展武装斗争,逐渐恢复了黄梅革命游击根据地。工委书记邹一清带领一部分干部在全县巡回活动,指导党组织和武装组织建设,工委副书记蔡琼和军事部长马启春带领一部分武装在下半县湖区开展游击战。
1947年春,国民党反动派对黄广边湖区根据地的“围剿”加剧,国民党鄂东十一游击纵队和黄广两县自卫队,一齐出动,加上从江西请来的保安团,在郑公塔、梅济堤渡口、大河、王枫、陈咀、孔垫、蔡山、濯港等地都驻了重兵,在每个要路口都设立关卡。湖区的形势恶化。
5月中旬,为了能听到党中央的声音,鄂皖边中心县委决定派孙超带一个排到皖西去寻找党组织。因为自张体学、赵辛初离开鄂皖边去南京后,中心县委同上级党组织一直没有联系。孙超找到了中共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得到了党中央的许多指示精神和各解放区捷报频传的喜讯。孙超回来后向中心县委作了传达,大家受到极大鼓舞,当即研究决定再建立两个边县工委,其中一个是黄宿边县工委,由余士钧任书记,带领一支游击队来到黄宿边湖区活动。
此时黄梅工委领导建立了黄广边湖区和黄梅北部山区游击根据地。黄梅工委书记邹一清重点在山区,副书记蔡琼重点在湖区,工委领导成员增加了军事部长马启春。工委将全县的小股游击队集中合编,成立黄梅县游击总队,总队长马启春。黄梅县游击总队有100多人,在山区和湖区进行游击战争。
工委以黄梅北部“四山”和下半县湖区为革命根据地,领导黄梅人民坚持斗争。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执行党中央的战略方针,自鲁西南强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在其他野战军的策应和配合下,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7月上旬,蕲黄广中心县委接到上级指示,得知刘邓大军已经突破了国民党军的黄河防线,正浩浩荡荡向大别山挺进。7月中旬,中心县委在蕲春县王二冲召开了蕲黄广三县党政干部近百人大会。中心县委书记易鹏作了动员报告,对迎接刘邓大军到来进行了全面的工作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动员广大青年参军,扩大各地革命武装,积极开展游击战并加速税收,开展捐赠,为刘邓大军筹备军粮军衣,做好一切后勤服务的准备工作。紧接着,黄梅工委召开全县党政干部会议,由工委书记邹一清传达了中心县委王二冲会议精神,结合黄梅实际情况部署了迎接刘邓大军的工作。根据中心县委和黄梅工委的指示,黄梅县游击总队加大了游击战的力度,7月中旬长途奔袭上半县王河敌乡公所,8月下旬攻打了黄广边广济县龙坪镇国民党军据点。黄梅县游击总队频频出击,震动了国民党。


相关阅读

https://img.cjyun.org.cn/a/10127/202112/42620ef1ff79a4c610971ffd57f74b44.png